11月14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中心组(扩大)开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唐元松作动员讲话并领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各教研室主任做学习体会分享。
唐元松老师首先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的动员讲话。他要求与会老师认真领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百年历程和成就的新概括,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和精神宣讲。唐元松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领学,概括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基本结构,并详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决议重大创新和亮点”“决议的重大意义”等重点内容。
毛安翼老师以“学习十条经验、融入课程教学”为主题分享学习心得。他对比了《决议》所总结的十条经验与“七一讲话”总结的“九个必须”,强调有必要理清两者的逻辑关系以及十条经验的内在逻辑。他认为,《决议》所总结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开拓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坚持统一战线”等内容,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密切相关,应作为教学融入的重点。
李仕波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提出,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直接解决历史问题不同,《决议》侧重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但同时也指出,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这一问题与前两个历史决议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我们仍需克服一切困难、应对所有考验、战胜任何挑战。正确理解这一点,对于当下深刻把握《决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诗勇老师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之道和中国实践方案之器之间辩证互动、相互促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道愈来愈深刻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面向器的创新的结果。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具体对策的实践,这些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立场、矛盾的特殊性与精准思维、主次矛盾的动态转换与动态思维、整体与部分之间辩证关系的系统思维、大局意识等,具有紧密的应用演绎关系,为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案例。
夏志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提出,不同于1945年和1981年的两次历史决议,这次会议突出了百年党史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全会公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两个确立等内容可以看到百年党史尤其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的理论力量和理论自信。全会提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思政课教师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思政课教师有必要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举措把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谢霄男老师就“坚持胸怀天下”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胸怀天下”自古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中。我党强调“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与党的优良品格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将传统中华文明与中华精神相结合的体现,是对我党“天下观”的创新性发展,该理念对促进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共建美好新世界意义重大。
陈龙老师认为,“两个确立”顺应了历史大势、民族大义、复兴大局,顺应了党心军心民心,彰显了自信自强。党和国家有了核心,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步伐将更有力、更自信、更坚定。
银锋老师围绕“坚持人民至上”分享学习体会。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之中。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人民至上是最清晰的一条主线,贯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每一个阶段。
郭奕鹏老师认为,理论是时代的先声。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纵观百年党史,在民族危机、民族转折、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都能够及时洞察历史的发展方向,在思想中把握时代,以理论创新引导实践突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撰写:毛安翼
初审:毛安翼
复审:郭奕鹏
终审:唐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