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动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日辉同志牵头开展的“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专题调研成果落地见效,10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315会议室召开专题调研成果转化推进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健,教学副院长银锋、党委副书记谢霄男出席会议,各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银锋主持。
会议聚焦前期历时六个月(2025年4月至9月)的专题调研所形成的系统性报告,全面梳理了当前思政课建设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协同育人及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不理想、部分课堂管理松懈、考核评价重知识轻能力、思政课教师与学工队伍协同不足、部分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短板、本土特色资源挖掘不充分。
银锋结合调研数据与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并围绕“课堂吸引力提升、教学管理优化、评价体系改革、协同育人深化、教师能力强化、地方资源活化”六大方向,系统部署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各教研室重点任务分解方案》。他强调,各教研室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成果转化清单,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具体教学改革举措。要依托优学院等智慧教学平台推动课堂互动升级,探索小组口试、实践答辩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协同备课机制,充分用好东莞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科技创新高地的丰富资源。
刘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是提升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环。他要求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以“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融入学生、扎根实践、讲好故事,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各教研室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督导与动态反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切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此次推进会标志着学校思政课建设从“问题诊断”迈向“精准施治”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奋力打造具有东莞理工学院特色的高质量思政“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撰稿人:明倩、银锋
初审:毛安翼
复审:谢霄男
终审: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