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纲要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09组织召开了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立中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均参与其中。
会议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相关重要论述与精神要义。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纲要”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思想资源。
在集中学习基础上,教研室围绕“如何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纲要教学”展开深入研讨。陈立中老师指出,要将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与课程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国家制度建设历程等内容紧密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思想性。谢敏老师建议,在讲授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部分时,应突出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制度优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李丹老师提出,可通过具体历史案例,如党的制度建设与自我革命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夏志有老师强调,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吴进老师补充,要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现实社会热点,增强理论阐释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此外,孙峰老师、曾志平老师与阮倩晴老师还就如何将全会精神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与定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等重点难点专题教学,提出了具体教学设计和案例参考,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与授课思路。
陈立中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此次集体备课会深化了教师对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明确了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她表示,教研室将持续推进教学研讨常态化,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提升“纲要”课的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
撰写:陈立中
初审:毛安翼
复审:谢霄男
终审: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