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松山湖校区举行2019年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琦元、宣传部部长邹琼出席会议。备课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大影响力标兵人物熊晓琳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白薇博士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
在集体备课会上,吕琦元指出,三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已成常态化。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为思政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教书育人、立德铸魂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老师”的问题。按照“六要”标准不断锤炼自己,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吕琦元鼓励马院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集体备课,苦干实干,圆满完成集体备课会的各项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教授进行题为“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思政理论‘金课’”的专题讲座。她重点阐述了六点内容:一颗红心,即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事业。作为思政课老师,政治要强,业务能力要硬,个人品德要高。“良师必定学者,学者未必良师。”两条腿走路,即科研和教学并重,才能使课程“菜肴”色香味形器俱全。追求三讲,即要着力增强本领,提升教学水平。好的思政课要讲政治、讲科学、讲故事。四个基本要求,即深耕教材、讲清理论、用活素材、创新方法。五位一体,即要用心、用力、用眼、用脑、用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校、因课、因人施教。把握教学设计的六个要素,即巧开头、主线清、内容实、互动好、接地气、善总结。据悉,在集体备课会的前一天晚上,熊教授与学院班子成员、各位教研室主任座谈,详细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会的经验,并对学院的集体备课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指导。
广东药科大学朱白薇博士以“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探索”为题,向大家介绍对分课堂的起源、价值、开展步骤等。作为中国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适用于各学段、各学科,不限教学规模。对分课堂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在师生间分配“权力”,教学方法上注重“简明普适”,教学效果上追求“学以致用”。对分课堂的关键逻辑在于,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少讲点,讲好点,学生准备充分点,讨论有“料”点。核心流程在于,精讲留白,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化讨论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通过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对分课堂要坚持五条评价标准:学生感觉安全、轻松;拥有自主学习空间和权利;注重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有充分的人际互动;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运用知识。
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结束后,各教研室围绕各自的课程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前,各教研室主任事先把若干教学难点确定为备课重点,由教研室每两位老师选择一个难点进行备课准备。备课的具体程序为教研室每位老师就自己选择的教学难点进行讲课或说课,时长半小时,再由其他老师进行点评和相互交流。
28日下午,马院教师在行政楼会议室举行集体备课总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唐元松教授首先解读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他强调,思政课迎来发展的春天,新时代召唤思政教师的新作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需练好内功。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在马言马,在马信马;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随后各教研室主任分别汇报本教研室的备课情况、收获和今后改进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银锋教授表示,暑假尚未结束,老师们齐聚学校,全身心投入集体备课当中,说明我们老师是有情怀、有担当的。两天集体备课效果很好,既解决了教学中的部分难题,也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希望老师们再接再厉,把集体备课会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实际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