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所博士生导师陈晓平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在马院会议室开展题为“快乐治学,科研引领——从爱因斯坦的科研动机谈起”的学术讲座,向马院老师介绍自己的治学经验与科研心得,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唐元松教授主持。
陈晓平首先以爱因斯坦为例,主要通过爱因斯坦在《探索的动机》一文中关于科学研究动机的论述,总结了爱因斯坦快乐治学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轨迹。陈晓平指出,一个人不论成败,只管尽自己的努力就行了;借用中国哲学的一句格言,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一旦持有这种态度,便可“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找到“感情生活的支点”,并“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这些经验对于老师们如何在治学过程中得到乐趣很有借鉴意义。其后,陈晓平通过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关于学者立德、立言、立行及人生境界的论述,总结中国学者的治学与科研经验。陈晓平最后指出:“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我们至少应该达到科研的责任境界或人生的道德境界,即在教学和科研上努力工作、尽职尽责。”
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们与陈晓平就治学方法与讲座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陈晓平细致地回答了老师们的问题。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当晚,陈晓平还在松山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为莞工师生呈现了题为《人类基因编辑的伦理原则》的学术盛宴。陈晓平指出,现行的基因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有许多合理之处,如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严格限制和对增强性基因编辑技术的禁止。但是,对于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行的基因伦理学虽有警告,却不加禁止,甚至在大方向上给予鼓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不足或缺陷。为此有必要引入“生殖系基因编辑禁止原则”。这些基因伦理原则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等为哲学基础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人类基因池的纯洁性。为从源头上杜绝“贺建奎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为规章制度奠定适当的哲学基础。
陈晓平的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道德哲学、心灵哲学和中国近现代哲学,兼任中国逻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科研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2010年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撰写:马院办公室
一审:毛安翼
二审:郭奕鹏
三审:唐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