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教学 > 教学大纲 > 正文

14-15第1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夏志有)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4-10-28 00:00:00 浏览次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

授课时间:4-18周周一至周三

授课地点:莞城校区

课程所属院(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夏志有

职称:讲师

联系电话:13527951945/651945

Email:xzy14926@163.com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除课前、课间和课后在课室随时答疑外,第七周和第十四周二下午16:20—17:20,在5号阶梯课室进行专门答疑,方式为个别交谈。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通过系统阐述国史和国情,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揭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应达到合格或优秀大学生的水平。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程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掌握近现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有代表性的志士仁人的进步理念以及人类的普适价值,理解这些基本理念的形成背景以及逻辑推演,了解这些基本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展现以及缺失。具有以人类普适价值分析当今社会现象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思想理论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合理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件,综合一定的逻辑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思维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史实、经典和人物的了解、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树立崇高优美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适应人类最普适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讨论甚至质疑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能力,为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科学人文基础和心理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可排《世界近现代史》,这样能为本课程的展开提供大背景;后续课可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因为《概论》是本课程的自然延伸和理论提炼。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最新版)

推荐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6第二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10.

3、《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室编  人民出版社 1981.6.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教学主题

要点与重点

要求

学时

1

导言

介绍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与安排

明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2

2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林则徐生平

鸦片战争的简况

了解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与历史局限性

2

 3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生平,

两个文献:运动影响

学习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物和事件

2

 4

康梁与戊戌变法

康梁思想发展变化

与戊戌变法

了解历史人物与大变革的关系

2

5

南陈北李和五四运动

南陈北李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继承五四精神和开拓精神

2

 6

中共一大”与一大代表

介绍一大十五位代表的生平功过

坚定信仰,不懈奋斗

4

 7

同上




8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的崛起

毛泽东之前诸领袖的情况,遵义会议背景与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明确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与杰出人物的作用

4

9

同上




10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介绍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简况

明确西安事变历史地位;张、杨的杰出作用。

4

11

同上




12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出征的背景与功绩

认识国共共同抗日的艰辛与作用。

2

13

十年文革与江林集团

介绍十年文革与江林集团

明确文革性质与危害;了解研究动态。

4

13

同上




14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建设

毛泽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关系

了解伟大人物的功过得失。对今天改革的启示。

2

15

邓小平与中国革命建设

邓小平个人魅力;

改革开放历程。

明确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继承改革开放的事业

2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为主的情况下,采用专题讲授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本着突出重点,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内容和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组织专题教学,同时穿插其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演讲、辩论、发言相结合,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要放开视野,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加强对各种政治方案的比较。比如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论说中国问题;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认识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各种历史观和政治观的表述,以史为据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分析,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从而锻炼自己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本课程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要联系历史实际,改革开放的实际,个人思想的实际,将理论与自己接触的社会、人生的直接、间接经验进行对接,从而激发二者之间的合理互动,获得比较深刻的体验。可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也可以查阅重点大学人文讲座、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座的视频资料等等。

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1.6第二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10

3、《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献室编人民出版社 1981.6

 

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2、《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湖南省委编,湖南出版社,1990

3、《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薄一波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1—12卷)李新等主编

5、《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日]石川祯浩著,袁广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史记选》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达到课程目标,学生在课内课外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每周2学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希望同学们按时听课,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作笔记、多思考,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课后认真阅读,完成主讲教师规定的阅读与作业任务。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联系主讲教师。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试题类型灵活多样,以测验学生对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把握。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到堂情况

全勤

20%

课堂讨论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

5%

完成作业

特别好

25%

实验(实训)

 0

0

单元测试

0

0

期末考核

 满分

50%

期末考试方式

开卷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吕有云   

日期:2014年9月5日

 

 


Copyright  2019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松湖校区: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1号   传真号码:0769-22862902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