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我院薪火赓续·调研团特别行动小组赴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和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展红色之旅。


旧址首站,青铜雕塑诉尽枪林弹雨中军民鱼水情:粗布军装战士接过老大娘的布包,梳髻妇人踮脚为士兵系衣襟,孩子们给警卫员递野果。雕塑与老屋凝住了时光,藏着军民共饮同守的赤诚,让人从中读出了鱼水情深与初心如磐。

纪念馆的复原场景展示出:残垣断壁间,焦黑砖墙嵌着弹片,断梁旁斜插半截锈大刀——这是游击队员突围所遗。碎瓦堆里,弹壳缠绷带,陶罐残片上炭笔伏击路线犹为清晰。硝烟中星火明灭,是百姓烽火或战士枪口的火焰。轰鸣混着“跟鬼子拼了”的呐喊。照片墙上,年轻战士面带坚定笑容,有的才十几岁便肩负卫国重任。望着他们冲锋的身影,似闻震天呐喊,感受不屈斗志。


调研队伍走出了纪念馆,根据地旧址中石碑刻痕、铜像温度、老屋印记仍萦绕心间。那些细节低语着枪林弹雨中生死相依的赤诚信仰。让我们更懂为人民扛枪战斗的初心。这份精神当赓续,永葆与人民心连心的赤子之心。
图片来源:刘苗苗
文字来源:陈泺宜
图文编辑:陈泺宜
初审:李余龙、毛安翼
复审:谢霄男
终审:刘健